锲金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时间:2021年09月09日   作者: 
  “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此便为世人“不忘初心”之由来,唯有“不忘初心”,方能收获“始终”。师从于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刘鸿雁大师,如今身为锲金画工艺唯一传承人的张春玲,正是这么一个以“传承”为初心,在艺术道路上孜孜追求的锲金画艺术家。

  锲金画是一门孤独而又华丽的艺术,创作者在高压氧化后的铝板上徒手雕刻,遵循绘画的法则与原则,如书法用笔,用偏锋滑刀法作画。画面多以白描之式构图、绘图,画面娇艳瑰丽,历历若实;创作者以精湛刀工技艺辅以千变万化之刀法,使得金属板上呈现出不同的折光面,在不同的角度都有立体的艺术效果。锲金画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百年,从一门手艺蜕变为一门真正的艺术,期间锲金画人为之付出的努力不言而喻。“锲金画工艺历经风雨历程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它所传递的并不仅仅是一门手艺,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传递了华夏的文明、历史的智慧。”张春玲常这么说。

  “锲金画工艺并不难,难的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忌的是急功近利的心。”因为是在金属板上徒手作画,具有不可逆性,所以要求创作者在作品中融汇自身精神的同时,每一次落刀都必须精准无误。因遵循工笔白描之式,所以锲金画作均在细微处取胜,这意味着每一副锲金画的创作都需要很长时间,短则几个月,雕刻数十万刀,长则三两年,需要雕刻上百万刀,这也是锲金画能够成为珍贵艺术品的精妙之所在。

  如张春玲老师的这幅《浴火重生》,周遭烈火熊熊,而在手心,雏凤长鸣,振翅欲飞。画面线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仿佛或清亮或沙哑、或高亢或隐晦的音调,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下,画面折射出瑰丽的银光。铝板上的火炙烤着灵魂,但手掌上的凤却给予我们最深刻的救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朱玉终不会蒙尘,这幅作品在2016年为张春玲老师的带来了“世界手工艺术徽章”证书,并由科威特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在第51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获得2016“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而张春玲老师在第十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既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6“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作品《善财童子》则更多地给我们以清明、美好的享受。据旧《华严经》卷四十五中载:善财童子为福城长者之子,于入胎及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现,故称之为善财,其后受文殊师利菩萨之教诲,遍游南方诸国,后发十大愿,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画中的童子刻画细腻精致,神态虔诚,仿佛正在聆听教诲,又仿佛在静思求道。整幅作品乍一看繁复华丽,点线面交错,黑白灰融合,细微之处甚至要放大镜才能观察清楚。但繁华过后,表露出来的却是最初的朴实与真心,亦如善财童子求道的虔诚。

  将长发拢起,松松地挽一个髻,她静静地坐在窗前,开始了今天的创作。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以及传承锲金画工艺的追求融入刀锋,一刀刀印刻在铝板之上,幻化出栩栩如生的画面,或是两情缱绻的鸟儿,或是涅槃重生的凤凰,再或是手中的一朵盛莲……她在享受作品在手中慢慢升华的过程。人常道“白描如歌”,私以为在张春玲老师的锲金画中,线更是一种刀法,是一种技艺。以精湛的刀工将线条的美感提升到绝对高度,从极细微处的描绘,到整体线条的形式美、抽象美,每一处都在讲述着她的情感、态度、人生。

  张春玲老师说:“作为锲金画工艺的唯一传承人,我将尽自己毕生努力把这一门特殊工艺传承下去,并让它继续发扬光大。”再次捧起她的作品,手中的不再是一块冰冷的、没有温度的金属板,而是一个拥有灵魂的生命体,它用自己的灵魂向世人诉说着一个用生命热爱并追寻艺术的锲金画人的信念。

本文章标签:张春玲锲金画